《豫见她们》在一开始看似是那种轻松的、应景的综艺节目配资证券,然而,若真以为它只是三集短短几期的消遣娱乐,怕是会在第三集前便放弃。若我当初没有选择重回那一段,拉回进度条,停在火锅决定“闪婚”的那一秒,恐怕也无法意识到这档节目实际上正做着一件看似疯狂却令人深思的事——它不为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答案,反而让嘉宾亲自拆解剧本,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不得不去直面一个尴尬而真实的问题:“我该听谁的?”
第三集,显然是最触动我的一集,它不是糟糕的选择,而是有意不做结论,逼迫观众自己去琢磨,去争论,去寻找一个“答案”。这集里最令我震撼的画面,是火锅讲述她为了逃离父母而选择结婚时,镜头的沉默无声。她死死盯着手中的奶茶,陷入深思,仿佛意识到这话说出来后,她已经无法收回。此刻,整个屏幕如同凝固了一般,而弹幕涌现出来的“我也是”便如冰冷的刀锋刺入心头。
那一刻,我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像是一个巨大的集体自首现场。于是,我停下播放,走到冰箱拿了一罐啤酒,回来时恰好将它放到了菜菜提到的妈妈日记本上。那本簿子,里面的数字逐渐变得沉重,它提醒我——时间把曾经充满温情的昵称改变成了冷冰冰的通知。曾几何时,妈妈在微信上的备注是“宝贝女儿”,而如今,却变成了“中午回来吃饭?”而那些改变,似乎从未被意识到,直到突然间,才猛然想起,曾经她也有过开书店的梦想。
展开剩余77%然后是echo的出现,她在暴雨中冲下车的那一幕,带着某种戏剧感让我不禁笑出声。可是,接下来的话让人陷入沉默:“我幻想他会追出来。”此刻,弹幕再一次分裂开来,纷纷讨论,有人嘲笑她脑袋里只剩偶像剧的设定,更多的人则表达出“我也做过这样的事”的共鸣。突如其来的“自白”把我震撼到,我关掉了弹幕,终于明白了节目最大的不为人知的“机关”:它让我们面对羞耻,不再将它视作无法承受的重量,而是让它成为一种人人皆有的、普遍存在的感受。那一刻,羞耻不再是禁忌,它不再是要隐藏的东西,而是一种释放。
三段不同的故事,最终在回应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我们的人生,究竟是否要通过他人的眼光来证明自己?火锅借婚姻交出了自己的答案,菜菜的妈妈则用账本展示自己的轨迹,而echo则通过与男友的争吵展示她的挣扎。他们的答案都不完美,甚至都不及格,但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对于那些习惯了观看恋爱综艺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豫见她们》节奏缓慢,缺少那种粉色泡泡的梦幻感,然而,放眼望去,与《恋梦空间》那种毫不真实的甜蜜画风相比,我更倾向于它敢于直面“失败”,敢于把“失败”直接剪进正片。这种真实的翻车,才更能让我确认,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感情的路上迷失的傻瓜。
有人抱怨节目缺乏心理导师的指点,但我反而觉得,正是张春的缺席,才让节目更为自由。前两期像是开药方,到了第三期,直接把药罐砸了,给出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让每个人自己去体验、去反思,去找出属于自己的路。这种“无责任”的方式,反而让我感到莫名的尊重——它让观众看清楚,我们并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指导,而是要自己去经历,去思考。
我甚至反复观看了echo和男友吵架的那段。当她第一次说出“凭什么只有我要努力”的时候,镜头切换到了观察室,其他女嘉宾们竟然齐声鼓掌。那掌声如同暗号,大家都在默默地期待着一个许可:准许自己不再按捺,准许自己不再装作“乖”。这是一种释放,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节目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它并没有给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火锅依旧是单亲妈妈,菜菜的妈妈依旧沉浸在记账的世界,echo也没有明确说她是否继续和男友在一起。生活没有结局,只有不断被展开的谜团,节目只是用它那平实的镜头,拨开了这层迷雾,暴露出了问题的原貌。看到这里,我竟松了口气——它让我意识到,其实不需要强求一切都完美。婚姻不再是那种理想中的样板间,亮起的灯光下,没有人能再隐藏那一份裂痕,节目干脆关掉了灯,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去寻找那个开关,若找不到,就坐下来,互相聊一聊。
那一刻,我在弹幕上写下:“明天不想相亲了。”没想到,许多人点赞,像是深夜里突然亮起的霓虹灯,原来逃避,也可以如此体面。这档节目没有给我教会如何脱单,却让我学会了如何摆脱那种“必须幸福”的负担。
当然,节目也有着自己的商业考量,把最犀利的部分留到最后,必然会引发热搜,带来流量。但我并不厌恶这种安排。毕竟,对于综艺节目来说,流量是生存的根本,关键是,它没有喂给观众虚假的“甜蜜”,没有强行制造戏剧冲突,反而让每一个嘉宾都保持着真实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若真请来心理导师,节奏或许会重新走上“问题分析与升华”的老路。而我却有些矛盾:既想听专业的解读,又害怕失去这种粗糙的真实感。或许,最好的状态,就是让导师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只在嘉宾卡住时说上一句:“你刚才那句话,能不能再讲一遍?”
自己也做了一个实验——删掉了微信里所有“在吗”的聊天框。十分钟后,我收到了三条消息:来自妈妈的、前任的、闺蜜的。原来,我们每天都在无声地索取“证明”,只是节目替我们喊出了那声呼唤。
此时,耳机里响起echo那句“我承担不被爱的勇气”,我不禁笑了。突然意识到,这节目最精妙的彩蛋,不是那些看似紧张的情节,而是让我们明白,社会的规训不过是我们自己递出的那把刀,而如今,刀还在,可我们已经开始感知到它的痛。
下一期会是怎样呢?翻车?仍然期待。姐妹们,若你也在深夜偷偷守着电视,别急着关掉弹幕,留下一句“我也是”,或许我们并不能找到答案,但至少,我们一起渡过了这片困惑的海洋。
发布于:山西省易云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